Search

今年文博會真的是超讚,滿滿山岳與土地元素。

花蓮館展現了人與花蓮這片土地的連結...

  • Share this:

今年文博會真的是超讚,滿滿山岳與土地元素。

花蓮館展現了人與花蓮這片土地的連結,模糊了族群界線,鋪陳源自縱谷與海洋的悠遠文化脈絡。兩道凍結的石板大浪,既是會呼吸的石板屋頂,也象徵著地殼擠壓的巨大力量。不只視覺,獸骨、祭器、七星潭的石頭等真的從花蓮各地商借來的珍貴文物,乃至聲音、光線到氣味都經過精心設計,讓展館裡的一切陳設都具有深刻的意義,而非單薄的想像。那真的是一個很能感動人的地方。

不走進去,很難感受到那樣的震撼,豪想去花蓮啊~

而也很高興因為協同策展人蔡昇達的介紹,認識了隔壁嘉義館的策展人吳透老師,沒想到他居然是中興山社出身,真叫人熱血沸騰啊!感謝阿達幫我和透哥在花蓮館留下這張超帥的初次見面照!

不同於花蓮館,嘉義館以鹿草余慈爺公廟最具特色的酬神戲為主軸,讓觀者躬身穿越戲棚入場,起身後會看見環繞自身的數位小戲棚,正展示著嘉義各鄉鎮的職人百工與文化。「照起工」是這展場的主軸,透哥說,他想傳達的是嘉義的那股無論有沒有被神明、被人看見,都應該腳踏實地、按部就班過日子的精神。

人在做,天在看。然而無論我們能否感受到,只有照起工繼續走在自己的道路上,才能一天比一天更加充實。

而再隔壁,種籽設計操刀, 小亨利木工一手包辦木作的北回歸線館,也同樣精彩可愛!進門就會看見展現鰲鼓濕地鳥兒上班的純手工木製機關箱,佇立著可愛的黑翅鳶、黑面琵鷺;而最吸睛的是以國產材為基底,在場館內搭起的一座小緩丘,由低到高到低,讓觀者由西到東橫越台灣,小亨利甚至用心複製了大水窟的路牌呢!甚至從苔蘚、蕨類、雜木一直到柳杉,試著在室內重現一座森林,還有穿梭其間的鳥兒,來向都市的人們傳達阿里山森林的感受。

總之, 2021臺灣文博會 Creative Expo Taiwan還有四天,在台北華山,本週日閉幕,而花蓮館將提前一天在週六閉幕。免費參觀,有空的朋友很值得去走走晃晃,記得聽導覽,才能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他們用心從各地帶來這裡的文化,開啟眼界與探索的心喔!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